备受国际关注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其边际成效似有逐轮递减之势。
从两国签署的《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来看,尽管彼此对各自关切的话题有所关注,体现了中美相互承认各自在区域乃至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与使命,但由于双方关注的问题并不匹配,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交集受到局限。中方尤为关心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对美投资遭遇的不公开不透明安全审查以及美方极为敏感的美元体系改革等问题,均未在协定中得到体现。倒是美方做足了舆论与议题设计功课,例如,美方代表不仅要求中国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还在提交中方官员的对话清单中要求中国对美国公司的市场准入更加开放,敦促中国加快金融市场改革,并希望中国再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并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甘被晾在一边的美国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于对话当天向白宫发出联名信,要求量化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当然,底气逐轮提升的中国也在摸清美方底线的同时,越来越注意在战略博弈中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成效之一,便是获得美方承诺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并将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一种合作的方式迅速、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二战以来,全球最懂得玩“国家战略”的只有美国。无论是昔日的超级大国前苏联还是整体经济实力不输美国的欧洲以及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不是在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中败下阵来,就是上了美国的当,最终不得不在美国设计和主导的国际政经秩序框架下寻找自身的国家定位。而美国之所以屡试不爽,甚至在整体经济实力因金融危机冲击而走下坡路时依然能够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显然与其超前的战略设计能力
|